6月3日,广州市再次升级疫情防控措施,将荔湾区白鹤洞街、东o街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,要求区域内人员“严格居家、足不出户”,封闭管控区域范围也进一步扩大。
“从现有信息看,引发这波疫情的病毒没有显示出很强的致病力,大部分病例是无症状感染后才出现症状的。”公共卫生专家王鸣认为,在最短时间对重点区域进行大隔离、大筛查,能够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、切断感染链条。
国内产生病毒突变株的风险不大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疫情周报显示,截至6月1日,四种被列入特别关注的新冠病毒突变株中,160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现alpha(b.1.1.7)突变株,11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现beta(b.1.351)突变株,62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现delta(b.1.617.2)突变株,另有12个国家或地区报告检测到b.1.617突变株,但未确定具体亚型。
从公开信息看,引发广州本轮疫情的正是上述b.1.617突变株。王鸣表示,此前在我国大陆多省市报道已经检出感染该突变株的输入性病例。b.1.617包含13个突变位点,一些突变位点可能提高病毒入侵细胞和免疫逃避的能力。
导致新冠病毒频繁发生变异的因素是什么?王鸣解释说,病毒发生变异取决于两个因素:一是病毒流行的时间,流行时间越长,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越大,久病不愈的感染者体内出现病毒突变的概率会比正常感染者高;二是病毒数量,数量越多越容易发生突变,这包括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数量以及感染者的数量。
“两个条件具备就容易发生变异”,王鸣进一步分析,目前我国产生新冠病毒突变株的风险不大,“由于每一起疫情均得到快速控制,病毒传播时间短,可以说国内疫情防控没有给病毒发生变异的机会,如果确诊为变异株病毒感染,基本上源于境外输入。”王鸣说。
在用的新冠疫苗对病毒变异株有效
连日来,广州等城市多次升级防控措施,并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。王鸣认为,最短时间对重点区域进行大隔离、大筛查,能够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、切断感染链条。
“大规模核酸检测是一个有效的措施,这在去年的疫情应对当中已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。”他同时表示,广州市实施的分级分类防控很科学,将有限的医疗和公共卫生等资源集中在重点区域,优先控制当地疫情蔓延,既能切断传播,也能预防病毒发生变异。
疫苗被视作是应对疫情的关键工具。王鸣表示,研究表明,虽然新冠疫苗对病毒变异株的保护效果稍低于其对以前流行毒株,但仍高于世卫组织规定的至少50%的保护水平标准。这表明在用的新冠疫苗对病毒变异株仍有较高的有效性。
“现在国外多个生物研发机构已经在开发下一代疫苗,国内多个企业和团队也启动了二代变异株疫苗的研发工作。”王鸣说,和新冠病毒这场战役,人类制胜的关键在于与变异毒株传播的速度赛跑,与病毒变异进化的速度赛跑。因此,积极研发应对变异毒株的新疫苗,将是控制变异株传播的有效手段。
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 【编辑:田博群】
分享到
相关文章
- 2021-06-04瑞典首都一辆卡车冲入人群已致3人死亡
- 2021-06-04外储连续第二个月回升进一步趋于稳定
- 2021-06-04美媒:瑞典首相称卡车冲撞百货超市事件为恐袭
- 2021-06-04茅台副总经理:坚定维护市场秩序让消费者喝得起茅台
- 2021-06-04半场-武磊倒三角助胡尔克破僵上港暂1-0鲁能
- 2021-06-04美称攻击仅一次性美股期指大幅反弹
- 2021-06-04首创股份:已在容城、安新投资地表水厂项目
- 2021-06-04北京市大学生围棋联赛首轮前瞻:清华迎战北大
- 2021-06-04史上第二高!三星1季度营业利润增至9.9万亿韩元
- 2021-06-04雅百特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因涉嫌信披违法
小编推荐
- 2021-06-04
- 2021-06-04
- 2021-06-04
- 2021-06-04
- 2021-06-04